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47篇
  免费   1202篇
  国内免费   1730篇
林业   1212篇
农学   963篇
基础科学   779篇
  1732篇
综合类   8630篇
农作物   1288篇
水产渔业   914篇
畜牧兽医   2865篇
园艺   1417篇
植物保护   779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390篇
  2022年   888篇
  2021年   864篇
  2020年   807篇
  2019年   690篇
  2018年   552篇
  2017年   887篇
  2016年   589篇
  2015年   965篇
  2014年   982篇
  2013年   1128篇
  2012年   1537篇
  2011年   1653篇
  2010年   1553篇
  2009年   1267篇
  2008年   1300篇
  2007年   1160篇
  2006年   917篇
  2005年   660篇
  2004年   463篇
  2003年   244篇
  2002年   309篇
  2001年   284篇
  2000年   259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8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RNA沉默—新型的植物病毒病害防治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RNA沉默(RNAsilencing)是植物本身固有的一种抗病毒防御系统,是对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形成双链RNA(dsRNA)的特殊反应。RNA沉默介导的dsRNA干涉病毒侵染转基因抗病毒有其不足,几种体外生产dsRNA的抗病毒体系能弥补这一不足,它们与转基因表达病原RNA不同,但仍然依赖RNA沉默机制来获取病原抗性。综述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各种启动RNA沉默的dsRNA产生策略、抗病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92.
为了进一步探索适宜山东省半湿润易干旱地区夏玉米高产、稳产的耕作措施,本试验研究小麦、玉米轮作下免耕、深松、深耕两季的耕作方式(7个)对夏玉米穗位叶片衰老特性、灌浆期干物质积累、转运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定位试验第3年):小麦深松+玉米免耕直播+秸秆还田(W3 M2)可显著提高夏玉米叶片生育后期SOD活性、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而MDA含量增加缓慢,显著延缓穗位叶衰老;在吐丝至成熟期间干物质生产量上,W4M4(小麦深耕+玉米隔年深耕+秸秆还田)和W1M1(小麦旋耕+玉米隔年旋耕+秸秆还田)最高,W3M2和W3M3(小麦深松+玉米隔年深松+秸秆还田)次之,均显著高于CK和W1M2(小麦旋耕+玉米免耕直播+秸秆还田);W3M2干物质向籽粒运转比例即收获指数最高,W4M4最低;各耕作方式下W3M2和W1M1籽粒产量最高,分别比对照增加23.90%和9.87%.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小麦深松+玉米免耕直播+秸秆还田(W3M2)耕作方式下更有效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后期叶片生理活性,促进干物质向籽粒运转,增产效果显著.本研究可为华北麦-玉两熟农区合理安排周年耕作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3.
为了在黄河中、上游地区加快实施中央“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环境”的决策,正确估算区域人口的承载量是一项基础性的研究工作。以山西省和山西省黄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相关统计、试验数据,设计不同草地利用率层次和不同肉食消费水平等次,对山西省和山西省黄河流域及其各县市草地资源人口承载量进行了单项和组合型的动态变化研究,为山西省区域退耕还林还草和生态移民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4.
995.
沼泽垦殖前后土壤呼吸与CH_4通量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碳的储存中起着重要作用。湿地垦殖后,在相同季节根层土壤温度明显高于沼泽湿地土壤,但垦殖后土壤有机碳、氮素含量明显降低,C:N比值减小,土壤呼吸通量增大,且具有季节性变化。垦殖8年的农田土壤,呼吸通量大于垦殖15年的农田土壤,弃耕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土壤呼吸强度有所增加,土壤呼吸通量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沼泽湿地土壤为大气CH4的重要源,通量季节性变化明显,沼泽垦殖后农田土壤成为CH4的汇,不同垦殖年限土壤间CH4通量差异性不大。  相似文献   
996.
【目的】钢渣是缓释硅钙肥原料,钢渣中硅素释放受钢渣自身性能和外界环境条件等因素影响,本文设置了钢渣冷却方式、钢渣粒径、培养介质和培养温度四种因子,研究钢渣中硅素释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钢渣硅钙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粉末状水淬渣(S1)、粒状水淬渣(S2)和空气冷却粒状钢渣(S3)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在土壤水溶液以及纯蒸馏水中培养97天,并设置35℃和25℃两个培养温度。定期离心取上清液,取样后补充水分继续培养,直至培养结束。【结果】钢渣在土壤溶液中培养,第一天的硅素释放主要由钢渣冷却方式决定,而在以后的培养过程中主要受温度的影响,其次为钢渣粒径;硅素累积释放量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幂函数方程y=kxm来拟合;35℃培养97天后,S1、S2与S3钢渣硅的溶出率(累积硅释放量与有效硅的比例)分别为37.3%、30.3%与27.3%;在25℃培养下,S1、S2与S3钢渣硅的溶出率分别为14.3%、7.9%与10.2%。钢渣在纯蒸馏水的培养中,第一天钢渣硅释放主要受温度的影响,而在以后的培养过程中主要受钢渣粒径的影响,温度和钢渣冷却方式对其影响甚微;硅素累积释放量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线性方程y=ax+b来拟合;在35℃,S1、S2与S3钢渣硅的溶出率分别为0.22%、0.16%与0.16%。在25℃培养下,S1、S2与S3钢渣硅的溶出率分别为0.17%、0.13%与0.14%。钢渣在土壤溶液培养,25℃培养67天,加入钢渣提高了土壤浸提液的p H值,但之后与CK基本相同;在35℃培养下,加入钢渣的土壤浸提液p H值总体都要显著高于CK处理。纯水培养介质中,两种温度培养下,在同一阶段S1浸提液的p H和EC值都要显著高于S2和S3,温度对p H和EC的影响不显著。【结论】钢渣硅素释放规律主要受培养介质和温度的影响,粒径有一定的影响。在土壤溶液中钢渣硅素释放显著高于在蒸馏水中,35℃比25℃更有利于硅素的释放,粉末状比粒状更有利于硅素的释放。由此认为,钢渣作为硅钙肥在大田施用时,将钢渣磨细做成粉末状产品,施用时随翻耕埋入土壤,初春采用保温措施等都有利于提高钢渣中硅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97.
气候变化对新疆地区棉花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40,自引:9,他引:40  
经分析发现新疆棉区近50年来气侯变暖变湿并且日照时数明显减少。利用COPRAS动力评估模型研究得出:气侯变化对新疆棉区不同区域的棉花生长发育影响是不同的,北疆棉区、南疆盆地西缘区和南疆盆地东缘区棉花的开花期和吐絮期明显提前,棉花停止生长期明显延后,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比60年代全生育期分别平均延长8.2d、2.4d和5.2d;近50年来新疆地区棉花模拟产量明显增加,平均增产为15.7kg/hm^2/10年,尤其在北疆棉区。棉花模拟产量波动性明显加强,说明受气侯变化的影响棉花生产风险也在加大。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分析河南省环境污染的驱动力机制,为经济发展与环境规划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尝试从动态的视角来解读河南省环境污染问题,借助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河南省环境污染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人均GPD,第二产业比重,总人口,外商投资强度以及政府管制水平与环境污染指数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系统存在误差修正机制;脉冲响应函数结果显示,人均GDP,第二产业比重,总人口长期会加剧环境污染,外商投资强度对环境具有微弱地积极影响,政府管制水平对环境影响不明显;方差分解结果显示,总人口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第二产业比重和人均GDP。[结论]调整人口布局和优化产业结构是河南省未来控制环境污染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9.
[目的]为了克服在林(树)冠截留降雨研究中采用"截留率"和"实测截留量"指标的缺陷。[方法]提出了截留容量的概念及近似确定方法。利用两个林分的实测资料,进一步介绍了截留容量的近似确定方法并进行相互比较。[结果]截留容量更能体现林冠对降雨截留作用的大小,它不仅能在不同林分或树种之间进行截留作用大小的比较,而且不受地域限制。[结论]采用截留容量指标比较不同林分之间对降雨的截留作用不仅是有效的,也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00.
研究了草酸、EDTA-Na2、柠檬酸及其复配对粉红女士苹果多酚氧化酶(PPO)的抑制效应,揭示其抑制机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在鲜榨和贮藏过程中苹果汁防褐变的效果,筛选出安全高效的酶促褐变抑制剂。研究表明,单一抑制剂对PPO的抑制能力依次是:0.250 0μmol/L草酸>0.500 0μmol/L EDTA-Na2>0.200 0μmol/L柠檬酸,抑制率分别为94.30%、83.01%、81.31%,三者对PPO的抑制能力均表现为浓度依赖性,抑制机制为不可逆效应。0.250 0μmol/L草酸对鲜榨苹果汁的防褐变能力较强,褐变抑制率为87.39%;0.500 0μmol/L柠檬酸防褐变效果弱,褐变抑制率仅为45.15%;0.500 0μmol/L EDTA-Na2在苹果汁中无防褐变效果。添加0.250 0μmol/L草酸于常温贮藏90天的苹果汁中,褐变抑制率仅为71.04%。0.300 0μmol/L草酸联合0.500 0μmol/L EDTA-Na2、0.500 0μmol/L柠檬酸,能较好的抑制鲜榨及贮藏过程中苹果汁的褐变,抑制率分别达到91.21%和89.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